在三合村分公司的鍋爐車間里,馮增的安全帽始終沾著細密的煤灰,帽檐幾道醒目的劃痕嵌著金屬銹跡——那是尾部煙道清灰作業時與鋼架磕碰留下的印記,洗得發白的工衣袖口永遠沾著機油。這個從2020年入職時連鍋筒都認不全的“鍋爐小白”,到如今能判斷、處理極難安全隱患的“安全衛士”,他用五年時間在70MW鏈條爐的轟鳴聲中,將“安全”二字刻進了每一臺供熱設備。
用“笨功夫”啃下技術硬骨頭
“第一次獨立操作時,手握著閥門桿抖得像篩糠。”馮增回憶起在C司爐車間的第一天。面對兩臺70MW鏈條爐組成的“鋼鐵叢林”,這個非科班出身的新人選擇用最樸素的方式成長——遇到不懂的問題,他就像“跟屁蟲”一樣跟著交接班的老師傅追著問,班長講解操作和設備特點時,他用手機錄下操作步驟反復琢磨,筆記本上寫滿“煤燃燒的三階段”“鍋爐強制水循環原理”等基礎知識。
為了記住混給煤機、爐排減速機等輔機設備的運行邏輯,他把操作規程反復理解閱讀。“別人看一遍就懂的風壓平衡原理,他就對著電腦記了三天的風壓數據反復對比”,正是這股“不弄懂不罷休”的韌勁,讓他從最初巡檢時“對著設備發呆”,成長為能獨立判斷爐排跑偏原因、省煤器溫度異常等故障的技術尖兵。
把“細枝末節”熬成安全防線
2023年轉任安全員后,馮增迎來了職業生涯中更具挑戰性的階段。此前他長期深耕燃煤領域的工作,對燃煤系統的技術細節了然于胸,而安全員的新崗位卻要求他統籌所有車間的安全管理——從A、C兩個燃氣車間內70兆瓦的燃氣鍋爐,到除渣系統的框鏈機設備;從燃煤車間的運行流程,到燃煤的脫硝系統裝置,設備類型的復雜性陡然升級。各類轉動機械的安全防護、天然氣系統的易燃易爆風險,以及多車間協同管理的復雜性,都讓他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。尤其是燃氣車間的高危屬性與多類型設備的交叉運行,更要求他在短時間內構建起覆蓋全廠區的安全知識體系,這無疑是對其專業跨度與應變能力的雙重挑戰。擔任安全員以來,他牽頭組織60余場培訓,排查整改180余項隱患。同事們說:“馮增檢查過的設備,就像上了雙保險。”
在安全管控一線踐行黨的宗旨與義務
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馮增在轉任安全員的崗位上,始終以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為指引,將黨員義務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。面對從燃煤特點到全車間安全統籌的跨界挑戰,把“守護生產安全、保障職工生命健康”作為踐行初心的具體戰場,他始終以“黨員先上”的擔當沖在隱患排查最前沿。
在多車間協同管理的復雜局面下,他帶頭落實“安全責任”制度,將燃氣車間的易燃易爆特性、脫硝裝置的脫硝劑管理等高危環節逐一建檔,以“寧可跑斷腿、不能留死角”的嚴謹作風履行黨員義務。這種將專業鉆研與黨性修養深度融合的實踐,既彰顯了“關鍵時刻站得出來”的先鋒本色,更以“安全生產無小事”的堅守,把黨的宗旨具象化為每一次隱患排查、每一份風險預案。讓黨旗在生產安全的第一線高高飄揚。
五年時光里,馮增從鍋爐車間里的“懵懂新人”蛻變為守護車間安全的“硬核衛士”,當供暖季的暖流涌入千家萬戶時,他毅然決然地穿梭在鍋爐與轉動設備之間,用沾滿油污的雙手擰緊每一顆安全螺栓。他以“從零開始”的勇氣跨越專業鴻溝,以“事無巨細”的堅守筑牢安全堤壩,用平凡崗位上的執著,讓“安全”二字成為城市供熱最溫暖的堅實地基。